创新对于佛山意味着什么?在去年的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鲁毅给出的答案,是佛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激发制造业的强大创新力量,“推动佛山由制造业生产中心向制造业创新中心转型跃升。”
从生产中心到创新中心的改变,是佛山这个传统制造业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新任务,围绕于此,佛山成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领导小组,由鲁毅挂帅,同时就创新驱动发布多项配套文件,目标是到2018年佛山全社会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280亿元,R&D经费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8%.
为实现这些目标,佛山五区各出奇招,尤其是制造业根基深厚的南海顺德两区,按照各自已有产业的特点及创新平台开展创新驱动突破,希望通过实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在湾区城市群竞合中抢占先机。
广东金融高新区经过10年建设,其核心区已吸引340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资料图
南海
借高新区平台造创新之核
7月7日17时30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佛山市长朱伟、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等领导的见证下,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与深圳清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建设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美商务联络处、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国商务联络处,对接境外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打造“跨境加速器”。
多平台,平台大,资源多,正是南海创新驱动的核心优势所在。
引领区域创新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佛山也是继深圳、惠州等城市后,主动在境外设置联络处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联络处,写在了去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规划之中。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广东省要形成深圳、广州为龙头,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7个地市为支撑的“1+1+7”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发展格局,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佛山”在方案中出现了32次。
其中多个项目都落子在佛山国家高新区,这里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体园区,将在政策、招商引资等方面先行先试、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等方面一直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根据合作计划,两个联络处将成为推进佛山高新区连接北美和欧洲地区创新资源的桥梁,而深圳清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为此搭建佛山高新区的宣传渠道,推介佛山高新区的创新、创业、营商环境和人才、科技政策。另一方面,也将推进与北美和欧洲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留学人员团体、技术转移机构、海外当地华人组织、孵化器与加速器、知名创新企业等创新资源群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合作。
大手笔建设机器人基地
南海未来工作核心的“三大平台”之一———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去年开始建设,中心肩负了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人才培训等多项任务。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表示,希望通过打造这个平台,协助南海制造业从“品质南海”提升为“品牌南海”。
项目由广东工业大学、武汉华中数控、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等联合启动建设,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搭载了由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联合建立的一套机器人创新体系。
而在更早期,在南海区政府围绕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举行的座谈会上,在研究过佛山的发展方向之后,黄志豪表示,将根据南海现有基础,建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抓准制造业最重要的一块———装备制造业,而装备制造业的皇冠就是机器人。希望通过“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充分运用机器人技术,推动南海区制造业向品质制造迈进,集成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应用,打造一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