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北大国发院周其仁教授在佛山2018中国制造论坛所作的“对潜在需求作出更积极的反应”主题演讲。
我的发言题目是“对潜在需求作出更积极的反应”。这个题目是我们一部分佛山企业今天正在做的事情,我的看法是,如果有更多的企业也这么做,佛山制造业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1 / 企业必然会遇到“成本诅咒”问题
刚才祁斌讲到RUST-BELT(注:铁锈地带指美国等已陷入经济困境的老工业区),这张照片(现场PPT)上的建筑其实有三层会堂高,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场看到的是锈迹斑斑的庞然大物。我拍照片的时候是2016年秋季,很多年前已经变成这样了,刚才祁斌放了一张RUST-BELT的地图,这张地图是美国的,颜色越深就是锈得越厉害的地方,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的时候,仅仅是靠近纽约市的一处而已,其实它曾经是美国第一大工业化的地方,这是它非常好的景观。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这有什么道理值得我们后起的后工业化国家思考?
这个里头包含着一定的经济逻辑,这个逻辑就是我们每天打交道的成本曲线。我们的经济活动就是以本博利,没有不花钱的事情,所有成本降了后还会升上来,降到最优点后在边际上一定会升起,无一例外,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美国“锈带”区域示意图
在座都是搞企业的人,很容易懂为什么成本会先降?因为我们做一个事情开始不熟,规模没有达到标准,一条生产线制作出一双鞋,这双鞋的成本当然高,然后批量越来越大,工人越来越熟,一条生产线生产一百万双鞋,这样成本就可以摊薄。
为什么后来成本又上来呢?我想上第二条生产线,200万双鞋,这样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会有问题,200万双鞋要雇更多的工人,利润很好,你在明处,竞争者在暗处,挖你的人,学你的生产方式。所以经济活动要走出去,成本降了一定还会升的。
我很佩服任正非,他最厉害的是他的哲理好,他说所有的中小企业最后都会死的,我们是努力让它晚死一点,向死而生。所有物质最后都要解体的,除非有对冲的东西放进去,经济活动兑付成本,成本线降了,降的时候很开心,高歌猛进,但是升起来的时候就会变成挑战。无数企业在竞争降低成本,无数企业在跟成本再升起来做斗争,谁控制成本高一点,谁就有可能出现。
不进则退,早在工业革命之前,日本、韩国的钢铁冲击了美国,最早的支柱工业会在成本的诅咒面前变成这个下降又上升的局面,这个东西怎么对付?要么就是有本事,至少比竞争对手要升得慢一点,所以企业管理最后就是控制成本。GE当年的老总,后来当商学院院长,说,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与众不同,大量就是成本领先,真正与众不同有很大的困难。
花较低代价做同样的事,成本线降的时候降得更深一点,重新升的时候让它升得慢一点,至少比竞争对手升得慢一点,真正要对付成本的曲线诅咒最好的办法是以同样的代价生产最大的价值,不能用同样的办法生产同样的东西,因为一定经不起成本诅咒,一定会中招,同样的代价生产别的东西,而这个东西会落在原来成本线的右下方,这条线不行再往右推一条,把这个切线连起来,就是一个持续下降的长期的成本曲线,这也是商业的制胜之道。